二是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加大,近3年以来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5.8万亿元,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等高风险业务压降16万亿元,卸除了部分风险包袱。
这些都是30年来积累的成绩,但我们资本市场的效率和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要逐步从大到强,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说只要有了股权分置改革,就没有别的问题了。
后来发现不行了就给家数。未来也许主板、中小板市场也都全部放开了,那就无所谓什么板了。每个企业的都不一样,怎么定价?统一定价行吗?不行的,所以首先要统一规则,规则核心就是保护中小投资人,同时又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国际上比较有经验的头部机构,不光带来资金,更重要是他们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同时,为了股市顺利试点和推开,又制定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制度,占上市公司大部分股权的发起人股不流通,其中主要是国有股,这样国有股控股不流通,就不担心会私有化了,这也说明我们搞股票市场的特殊历史背景。
只有先办起来了才有进一步的预期,能不能办得好一点,发挥点作用,然后再来说要发挥多一点的作用。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进入专题: 屠光绍 。2020年3月1日启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引导利率下行,减轻企业和居民利息负担。
2月下旬以来,全球主要股指大幅波动,恐慌情绪蔓延,我国A股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下跌,但总体稳健运行,波动幅度明显小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4月末,10年期国债利率为2.5%,较上年高点下降0.9个百分点。二是支持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民营小微企业专项信贷额度,6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3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印发《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统一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对疫情期间因企业不便还款发生逾期的,不纳入征信失信记录。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推动金融机构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建立外汇业务绿色通道,保障疫情防控物资贸易。一是提供再贷款再贴现支持1.8万亿元。在3月4日和4月16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电话视频会议、3月8日和5月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电话视频会议以及3月23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重要场合,中国人民银行向全球主要国家和经济体介绍我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情况,以及稳定中国及全球供应链的有关工作和成效,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全年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截至2020年4月底,已累计支持发行疫情防控专项债券388只、3993亿元。——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在严峻复杂形势下,我们顶住市场压力,坚持金融市场如期开市,体现了党中央坚定维护市场规则的决心,也表明中国金融市场日益走向成熟,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充分肯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的积极评价。——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
四、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开放 用好金融支持政策,既要顾眼前,还要惠长远。目前看,前期采取的一系列逆周期货币政策调节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并对世界经济金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2019年推出由商业银行报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以来,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进入 易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支持政策 。——做好疫情期间征信服务,切实保障公众征信权益。——积极稳妥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企业发行的公司信用类债券,降低服务收费标准。
——及时办理疫情防控国库资金紧急拨款,保障防控资金需要。——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开设疫情防控资金汇划绿色通道,保障资金汇划不受影响。对于本金,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还本日期最长延至2020年6月30日。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二是价格上,有序引导货币、信贷等金融市场利率下行。在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元基础上,2月3日金融市场开市当天和2月4日累计开展1.7万亿元逆回购操作,3月、4月两次定向降准分别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4000亿元,同时还运用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由2.75%下调至2.5%,商业银行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不高于4.55%。另一方面,继续加快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
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关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的要求,果断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社会预期,坚定不移支持金融市场在2020年2月3日如期开市,释放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念和强烈信号。2020年3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2%,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个百分点。
目前,90%以上新发放贷款已将LPR作为定价基准。二是金融市场如期开市,股市、汇市等都经受住了考验。
2020年2月至4月,在低成本专项再贷款政策、财政贴息、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等因素作用下,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除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防疫保供外,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发放优惠利率贷款。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服务。3月2日,协调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发布《支持中国等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议》,充分肯定我国抗击疫情的巨大努力和有力措施。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大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组织银行机构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式,加大对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重点企业的金融投放,特别是对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以及脱贫攻坚、民生就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落实落细各种优惠政策,畅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疫情发生后,医护治疗、隔离防疫、消毒杀菌等物资贸易增加,对提升外汇服务便捷性提出了迫切需求。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3000亿元低息贷款,定向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同时,组织银行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引导更多优质资源流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浮动,从年初到5月10日,累计贬值不到2%,市场预期稳定。此外,还有8000万以上的个体工商户。
我国约有2000万个小微企业法人,占市场法人主体的90%以上。支持试点商业银行和部分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进一步满足银行保险机构风险管理需求,丰富市场投资者结构。